让劳动光荣传统再现“光芒”
人生历程中,我受祖母的影响最大。“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忍饥受饿”,这是小时候祖母对我唠叨得最多的家风“顺口溜”之一。正所谓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现实生活里,只有起早贪黑才能勤劳致富。
曾几何时,社会大众以劳动为光荣,以不爱劳动与好逸恶劳为可耻。在人们的记忆里,有共和国历史上的老劳模裔式娟,有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之称的马恩华,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样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然而时至今日,劳动光荣的神圣光环似乎正面临日益褪化,劳动特别是起早贪黑的勤劳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作为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诸如“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象扫街的一样”的口头禅比比皆是。还有屡见报端的,大专应届生和年轻一代往往甘当“白领”不愿做“蓝领”,更有基层干部不愿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却“醉心”于大城市行政企事业单位……
其实,劳动与生俱来,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改造了整个世界,积累了社会财富。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每个人的劳动付出和起早贪黑精神密不可分。所以说劳动是高尚光荣的,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也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基层一线,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
俗言道,种瓜得瓜,种豆种豆,只要付出了一份辛劳,就会有一份收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与政府日益重视劳动工作,先后有廖如恩、王卉、朱雪芹、康厚明等基层一线工人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记得小时候课本中有一篇《温暖》的课文,讲的就是人民公仆周总理紧紧和一名清洁工的手,真诚地道声:“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这一幕感人至深的情景至今在影响着许多人,更激励着许多共产党人心怀民生,以民为本,为民办事,与民心相连,共命运,体现出一个人民公仆应有的工作风格和崇高品格。
正如杨善洲同志那样,“不能光想着自己、光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真正做到一心为民,起早贪黑,两袖清风,无私奉献,为广大基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为民服务的劳动楷模。
众所周知,劳动光荣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劳而获或坐享其成不但最终得不到快乐和尊重,如果没有起早贪黑的敬业精神,更谈不上成功与进步可言。因此,不论是服务人民还是创先争优,都不能丢失劳动光荣和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特别要号召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爱岗敬业、起早贪黑、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立足本岗,勤奋工作,大力弘扬劳动光荣传统,胸怀共产主义革命斗志,心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通过切实解决平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致富,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廖辉军,省级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试卷,并获得第二、三届草明工业文学奖、第三届罗峰文学奖、第四十届时报文学奖暨首届两岸散文奖、第五届华语青年散文奖、2018“武陵”杯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年度奖、“建党百年”首届茅台剧本奖、第五届“金画眉”全国优秀儿童剧本奖、第十三届“读史年华”历史剧剧本奖、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学奖等各类官方性质文学奖项。
下图为作者2023年11月5日刊发于《光明日报》5版的《粮仓》一文。
标签: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新闻